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人教版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单元组织形式

自然单元 R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一课时

烃的结构和性质

7.1认识有机物7.2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

二课时

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

7.3(1)乙醇7.3(2)乙酸

三课时

陌生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7.3(3)官能团与有机物的分类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1、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立体结构的;

2、以甲烷、乙烯、乙炔、苯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3、以乙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

4、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5、认识乙烯、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

6、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氧化、加成、取代、聚合等有机反应类型;

7、知道有机化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二)教材分析;

本章首先从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入手,让学生站在结构的视角,从微观层次上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再以甲烷为例,介绍烷烃的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对于乙烯、乙醇和乙酸这三种代表性有机物,教材在分析其分子结构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化学性质,并通过“方法导引”“整理与提升”等栏目建立认知模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习化学已经一年多,对物质的微观构成都有一定的好奇,前面化学学习相关内容的学习也给学生建立了一个基本的微观空间结构的思路,通过模型的演示和亲手拼接,初步培养学生空间结构想象能力,通过模型组成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从学生学习能力来看,经过近一个半学期的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系统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会了这些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从学生心理情况看,由于本章知识十分贴近生活,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都会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这一点在教学中把握好,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将有大的帮助,但毕竟高一学生跟进触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是凌乱而不系统的,需要老师的课程设计要对学生起到引导和鼓励学生归纳总结,构成自己知识导图,找到官能团和物质的关系,并能通过官能团肯定陌生有机物的性质,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认识有机物,体会认识有机物的组成和有机物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建构“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学科大概念。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一)单元学习目标

1.初步从宏观元素视角和微观原子结构视角认识有机物;

2.知道对同类有机物进行研究和交流;

3.知道研究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方法;

4.了解人类对物质结构和用途的研究是不断发展的,体会探索物质用途的学科思维方式。

(二)单元作业目标。

1.通过有机物的宏观组成元素和微观结构特点,认识有机物的分类和性质特点。

2.通关有机物的特征反应和转化关系,体会有机物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建构“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学科大概念。

3.通过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类别的联系,并以有机化合物典型分子代表为研究对象,建构普遍意义的不同类别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等,实现学生对有机物的认识从微观转向宏观。

4.为高考选修内容的学习提供思想准备及知识储备,培育选考化学的学科情感,吸引更多的学生选考化学。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甲烷的电子式-《有机物》单元设计

五、各课时作业

(一)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步形成认识有机物的微观视角,知道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表示方法;掌握典型烷烃和烯烃的性质;了解烯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1.如图所示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甲烷的电子式-《有机物》单元设计

A.Ⅰ为立体结构示意图,表示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

B.Ⅱ为电子式,表示甲烷分子中有8个电子

C.Ⅲ为球棍模型,棍代表甲烷分子内含有的共价键

D.Ⅳ为填充模型,能表示出甲烷的空间构型及各原子的相对大小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Ⅱ表示电子式,但略去了碳原子的内层电子,甲烷分子中应含有10个电子。电子式往往只是表示出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这是学生容易忽略的点。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给定的甲烷的表示方法,测评学生对甲烷的微观认识,同时检测学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2.常见的食品保鲜膜按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PVC被广泛用于食品的外包装,它对人体有潜在危害。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聚乙烯和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

B.PVC的单体可由PE的单体与氯化氢加成制得

C.聚乙烯和乙烯一样,均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D.倡导人们在购物时使用纸袋或布袋,最好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

1.参考答案:B

2.时间要求:1 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A,学生错误地认为聚合物肯定比单体耗氧多,生成的二氧化碳也多,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计算,聚乙烯和乙烯中碳、氢的百分含量相同,暴露了学生计算方面地缺点。错选C,学生对聚合物的微观结构未掌握。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设计根据给定的聚合物,测评学生对聚合物的性质认识,同时检测学生对烯烃和有机物燃烧的计算的掌握情况。

作业3.(1)写出以氯乙烯(CH2==CHCl)制备PVC(聚氯乙烯)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__。

PE(聚乙烯)材料目前被公认为安全材料,也可用于制作保鲜膜和一次性餐盒。辨别PE和PVC有二种方法,一是测密度法:密度大的应是;二是燃烧法:PE和PVC在足量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明显区别是___。

(2)“白色污染”是指各种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焚烧塑料会生成有毒物质二英,二英是含有如图所示母体的系列化合物,下列关于如图所示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一定是CO2和H2O

b.该物质属于芳香烃

c.该物质的一卤代物只有2种

d.该物质含碳碳双键,能使溴水褪色

1.参考答案:

聚氯乙烯 聚乙烯更易燃烧,聚氯乙烯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HCl),有白雾

(2)c

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

(1)学生容易将

写成[CH2-CHCl]n,表明学生没弄清楚聚合反应断键的具体位置,以及链节的正确表述;引入PE与PVC鉴别,提升学生的环保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由陌生有机物的性质推测,考察学生对烃和烯烃的通性掌握情况。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考察学生对烃和高分子有机物的性质的掌握情况。通过微观的分子到宏观物质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学科兴趣。

六、单元作业

课时目标:整合全章知识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体会平时做思维导图的重要性。通过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深刻感受有机物微观性质和宏观应用的联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按照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持续通入X气体或蒸气,可以看到a处有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或蒸气可能是(假设每个反均完全)( )

甲烷的电子式-《有机物》单元设计

1.参考答案A

2.时间要求:1分钟。

3.评价设计

错选B、C、D,学生对整个实验探究思路不清,抓不到关键点因为干燥管中盛有足量无水CuSO4,所以c处液体不可能是水。同时也表明学生对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不熟悉,不能由微观物质转化到宏观现象的应用。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微观性质和宏观现象的联系,最后做到学以致用。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