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来,高质量这个词就成了围绕教育发展的一个核心词汇,那么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学前教育有什么内在的关联呢?
11月5日上午,在2022年HOPE幼教创新大会主会场,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召存带来了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学前教育儿童观再审视》的分享,以下为现场文字分享实录,有部分删减。
各位老师、各位学前教育的同仁,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学前教育的话题。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背景下学前教育儿童观的再审视》。
导言
首先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在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关于教育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1、3-6岁学前教育阶段的高质量发展
那么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学前教育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呢?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对于3-6岁学前教育阶段本身来说应该有一个高质量的发展;其次对于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阶段就是第一个环节,从这个角度来说也需要有高质量的发展。
随着幼儿入园率逐年提升,在一个高入园率的状态下,发展学前教育的质量就变得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在国际文献中也能够看到相关研究得出相同的基本结论。
所以学前教育阶段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第一个环节,其本身是要有高质量的发展的。
2、学前教育质量的后效保持
今天我会从三个方面来剖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下学前教育儿童观的三个层面,以下是具体三个层面的具体分析。
01/
学前儿童是有着
特定年龄心理发展特点的学习者
幼教工作者对这种儿童观都非常熟悉,但是需要仔细审视和评判在实践层面是否有效落实、如何在实践层面做得更扎实、更能体现这一儿童观。
1、避免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违背
随着学前教育工作者对儿童发展身心发展规律的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在实践当中看到显性的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越来越少,但是隐性的违背行为也需要去评判和避免。
2、避免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误解
如果说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违背是因为没有看到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那么对它的误解是看到了、但是不理解。思考问题: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该用尽量简单的语句还是较为复杂的语句和幼儿交流?
在实践中更多的做法是给孩子一个简单明了要求,让他们听到。和孩子说得太多,他们反而记不住指令。但是换到游戏的分享环节,可以尽量的用一些比较长的语句、用多样化的词汇和孩子交流。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是在实践层面需要多多考量的角度。
3、避免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片面理解
如果说“误解”是错误的理解,那么“片面的理解”也就是理解的不是太全面。
在建设高质量学生教育的背景下,我们需要确立“儿童是有特定年龄心理发展阶段的学习者”的儿童观。但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做进一步丰富的认识和落实,进一步把这一种儿童观落实得更加扎实,更能够让课程活动体现出针对儿童的3~4岁、4~5岁、5~6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具体特点。
02/
学前儿童是
有着意义体验的生活者
作为真实“人”的学前儿童绝不是这些年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简单拼凑,教科书上抽象出来的学前儿童发展规律和特点是不可能“组装”成一个个具体而鲜活的真实儿童的。
在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儿童是以一个个活泼整全的人出现。作为整全的人,学前儿童首先是对自己当下生活有着意义体验的生活者。
1、看到儿童的意义体验
对儿童来说,当下展开的生活是第一位的,学习与发展只是伴随生活而发生的,每个儿童都不会把自己割裂为一条条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并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对象性地把自己按照这些规律或特点去发展某一能力和品质。
他们就是以全副的身心去投入到游戏活动当中、体验和感受着当下每日的童年生活时光。只有确保了这一点,能力、技能、品质的发展才得以保障。如果把意义体验拿掉,即使是游戏活动,孩子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孩子们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独特的生活感知,看待世界的角度。彰显儿童的视角应该也是高质量学前教育的一个儿童立场、以儿童为本的落脚点。
2、彰显儿童的视角
在我们的观念当中,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应该是有充分的活动材料、多样化的操作材料。思考问题:在一个空荡的空间中、没有任何的材料,孩子有发展的契机吗?孩子感不感兴趣?
实践结果是孩子在这里面玩的特别痴迷,他们被空旷环境中多样的声音吸引。这是孩子在正常幼儿园环境里没有体验过的,他们对声音做了多个侧面探究,然后用他们的符号去表征听到的声音轻重节奏的不同。
当我们去问孩子、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时,儿童的视角已经彰显出来了,儿童体现出他是一个有着意义感受的生活者。
3、落实儿童的能动性
除了听到孩子的声音,还要去落实孩子意义体验背后的能动性、展示孩子的意义体验,让孩子感受成长、感受个人价值。
孩子是幼儿园教育的消费者,也是幼儿园教育的主体。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有自己的视角,有自己的意义感受。因此要去落实他们的角度、想法、能动性,这样会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自豪感、成长感、价值感。
现在需要在理论上做提升,在儿童观上做确认,这样以来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将得以明显提升。
03/
学前儿童是有着
后继学习与发展任务的成长者
从儿童所处的“具体生境”世界,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3-6岁的年龄段,还应放在更长的年龄段限中,看到他们后继学习与成长的需要,并由此来对学前教育为这种趋势和需要奠定了什么样的基础做出价值判断。
1、叙事的经验
阅读活动是幼儿园的语言教育,绘本阅读后孩子还会进行故事创编活动。从长远来看,这是对孩子叙事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学习(低年级的看图说话、中高年级的作文)都对叙事能力有要求。我们把叙事经验看成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当中语言教育的一部分,它既是幼儿园的一个高质量教育体现,同时也为孩子后继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美术也是“孩子的100种语言”中重要的语言形态,是孩子叙事能力发展的契机。老师可以让孩子去讲一讲自己的画中的感觉、感受。孩子在讲的时候,老师可以充实一些比较细节性的体会,补充一多样性的形容词和感觉语汇,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叙事能力发展又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2、自然情境的经验
在学前阶段给孩子充分地亲近自然、亲身体验、学习感知,对孩子以后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旦我们确立了“学前儿童是有着后继学习发展任务的学习者”儿童观,在幼儿园的课程活动开展当中,老师的观察、介入、指导、支持就会变得更加有目的性,就会更能够看到孩子发展的契机。
3、图形几何的经验
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是小学数学课标中的两个基本核心素养,下图为一年级数学课后练习。关于空间想象能力,拼搭了积木的孩子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没拼搭过积木的孩子有一定差别,具体表现在空间几何题的做题的反应速度、对题目的理解、做题的准确性上。当家长看到拼搭游戏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的意义时、认识到游戏活动价值,也会更支持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在引导孩子画圆也可以用更加符合孩子对圆本质理解的游戏活动。这对孩子理解语言的本质“半径”和“圆心”是一个很好的前期具身经验的积累。
一旦确立了这一重儿童观,幼儿园活动不仅仅是一个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活动,又是对孩子后继发展奠定基础的活动,可以两者兼顾。
后记
最后总结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下的三重的儿童观:
第一重,学前儿童是有着特定年龄心理发展特点的学习者。这是从科学的视角、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得出,我们在学前教育当中要去落实,要去体现的。
第二重,学前儿童是有着意义体验的生活者。这是从人文视角出发,我们还要看到孩子他是一个人,他是有着意义体验的生活者。
第三重,学前儿童是有着后继学习与发展任务的成长者。这是从发展的视角来看,我们要看到孩子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把孩子的发展阶段放得更长,从更长的时段来确立儿童观。
今天表达的观点未必周全,也希望老师们能够批评指正。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大家的交流!
文字整理/小白
编辑排版/小新
审核/非凡
1、本站发布的内容部分购买于网络,仅供读者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2、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站仅分享资源,以极低的价格降低大家被割韭菜的损失。本站无法保证资源质量,所以介意的小伙伴请勿下单!
4、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站长第一时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