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以后,对蒙古势力进行防御但不时发生战争,对周边国家都要实行睦邻友好政策。明太祖吸取了元朝海外用兵失败的教训,屡次下令不可以对海外用武器。

睦邻友好政策

明朝建立时间-明朝时期推行对外的政策,以及它的特点和意义

他曰:“海外诸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因此以和睦相处为上策。朱元璋一登上帝位,就立即向周边国家派遣使者结交。

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派遣汉阳府知府易济出使安南,又遣行人杨载等人前王诏谕日本、占城、朝鲜等国。以后每年都有数起使臣出使邻国,外国使团也不断来中国朝贡。

《明实录》上所载:“洪武初,海外诸蕃与中国往来,使臣不绝。”周边国家发生战争时,明朝多次派遣使者去斡旋,劝其息兵和友好相处。如洪武二年(1369年),占城使节“言安南以兵侵犯”,明太祖便“遣使往观其事,谕以畏天守分之道。二国之君宣听朕言,各遵其道,以安其分诏至,两国皆听命罢兵。”

这种政策显然有利于中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这样看来,明王朝与周边诸国的关系是一种宗藩关系。周边诸国都要向明朝“称藩纳贡”,受中国册封,并由中国皇帝赐给印玺、大统历等。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文明程度发展较高的统一大国,历来以“天朝上国”自居,周边国家文明发展程度较低,受中国影响较深,国力也无法与中国相比,所以便自称藩属。

他们向中国“朝贡”,中国实行“厚往薄来”的政策,赏赐的物品比他们所贡纳的要多出许多。在这种所谓“朝贡贸易制度”中,周边国家受惠很大,所以来华朝贡十分踊跃,致使明朝不胜其浩繁,便一再对来朝的时间、船只、人数严加控制。但诸国却不愿意遵守,经常提前来贡,人员和船也超过规定数量。明朝为了维护宗王国的尊严,显示中国的富有和宽宏,不惜在经济上作些牺牲。

防御边疆政策

明朝建立时间-明朝时期推行对外的政策,以及它的特点和意义

明朝开始建立起来,北边塞外的蒙古部族就开始往南去侵犯明朝北边疆,使明朝全国遭遇了危险,对国家的稳定产生影响。洪武时期,明太祖先后发动了八次北征蒙古的战争。除了对蒙古部族进攻之外,明太祖还与蒙古边疆建立了军事防御线。

洪武八年(1385年)开始明朝有意识地将军屯制度用于北边弟,同时重建诸侯,共设宁王、燕王、辽王、代王、谷王、庆王、秦王、晋王、肃王等“九大塞王”,并委以戍边重任,利用亲王子弟来“镇抚而捍外患”。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后的两次蒙古战争,由明太祖授权戍边亲王发动,但规模不如从前。永乐时期,由于蒙古已经分裂了三个部族,鞑靼、瓦剌、朵颜。明成祖利用了蒙古部族的分裂状态,对各部族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首先与朵颜开通马市,以稳定东北边疆。

对鞑靼部族,明代最初曾经六次遣使,企图进行朝贡贸易,但鞑靼杀死明朝使节,明朝就制定了与西北瓦剌结盟对鞑靼部族发动战争。永乐之后,蒙古部族还是不断向明朝北边疆进行侵略,发动战争,使明朝一直采取军事武器对抗蒙古部族防御中国边疆。

明朝建立时间-明朝时期推行对外的政策,以及它的特点和意义

明朝的对外政策特点

明代中外关系是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许多国家派遣使者入华进贡,不过有些国家与明朝经常打战,侵扰中国边疆,所以明朝对每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明朝对外政策中显现了几个特点:

其一,沿袭前朝传统的对外开放战略。由于明太祖想恢复汉人政权,所以就沿袭了汉唐王朝的“天朝上国”传统思想,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制定了睦邻友好政策,让周边国家乐意进贡,同时明朝有权力干预、调和藩属国之间纠纷矛盾。

许多周边国家经常派遣使臣进朝入贡,有的国家年年遣使朝贡,明朝同时也实行了海禁政策,不允许中国人民出海与外国进行贸易,所以来华进贡国家除了进行朝贡之外,还可以与中国人民做生意,这样进贡国家会获得经济利益,明朝的经济贸易状况也发展起来了。

其二,平定与国外的纠纷。由于明朝沿袭天朝上国的传统思想,使明朝人自己有权力干预别国之间矛盾,效果不太好,只能暂时平定周边国家之间纠纷。

其三,禁止人民的海边活动。

明朝虽然有国家稳定和人民安全的威胁,不过大部分都是北边蒙古部族往南侵犯中国边疆,明代除了北边蒙古侵扰边疆的问题之外,在海上有海盗倭寇骚扰中国沿海,使明朝制定了海禁政策,禁止沿海人民全部活动。倭寇侵扰海边问题在整个明朝没有完全解决好。

明朝建立时间-明朝时期推行对外的政策,以及它的特点和意义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