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名叫韩京花,1933年3月13日出生于河津市僧楼镇刘家堡村,2023年4月24日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土炕,寿终正寝,享年91岁。

奶奶较爷爷幸运,她见证了孙子、孙女的婚礼,看到了重外孙女小悦悦的降生。离世前,她像蒲剧《土炕上的女人》中主人公三妞生命的最后时刻看到女儿猫猫、外孙女秀秀到来一样,见到了孙子、孙媳和孙女、孙女婿的团圆相聚。

(一)

我对奶奶以前的生活了解甚少,她很少给我们讲过去的事情。去世后的第二天,我问了同村的永录伯伯。伯伯与奶奶都属鸡,但年龄上比奶奶小一轮。他说奶奶以前当过10队的妇女队长,带领所在队的妇女下地劳作,纺棉织布,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的确,在那个拼搏奋斗的年代,奶奶表现出了很高的革命热情和团结意识。

“奶奶什么时候嫁给爷爷的?”我继续问伯伯。伯伯也不清楚,只是模糊地说大约解放前后吧。

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零星的往事浮现在眼前。一是奶奶常讲的烈士表哥的故事。

奶奶的表哥叫姚银德,家住河津市赵家庄街道新兴村,抗日战争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河津县委交通员和政治保卫员,与日寇、汉奸斗争于吕梁山区,1943年在张吴村附近的一次战斗中受重伤不幸被捕,被日本鬼子押解至阳村碉堡。小鬼子用狼狗咬,让新兵用刺刀戳,他仍然拒不投降,至死不屈。牺牲后,日军将他的尸体丢至水井,不让家人收尸,凶残至极。每次讲起这件事,奶奶总会想起她那失去孩子后可怜的姨母,声音渐渐抽咽,流出了伤心的泪水。

奶奶和孙女的关系叫什么-我的奶奶韩京花

位于赵家庄街道新兴村的姚银德烈士故居

第二件事就是热心帮助西王村妇女的故事。具体时间不详,只听说是当年在“队下”的时候。

一天上午,家门口来了一位中年妇女,面黄消瘦,眼含泪水,身体比较疲惫。奶奶问了一些情况,得知她来自坡底下西王村,于是带她来家里吃饭、洗漱,还找村里的保健站医生给她看病。临走前,奶奶还准备了一些食物给她,特别嘱咐她常回来看看,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后来,这位阿姨经常来家看望奶奶,深深表达当年奶奶救助的感谢。

(二)

奶奶特别爱自己的子女。80年代初,爸爸在乡宁县赵垛村学医实习,因工作忙路途远很少回家。赵垛村位于吕梁山里,那时候刚刚改革开放,发展还相对滞后,没有公交车,出门只能靠骑自行车、坐牲口车或徒步行进。爸爸好久没回家,奶奶非常思念,有天晚上,她怎么都睡不着,于是深夜“离家出走”,去赵垛村找爸爸。奶奶摸黑走到娘家刘家堡村找她的哥哥(我的老舅),老舅送奶奶走了好几个小时的山路,终于在吕梁山见到爸爸。爷爷凌晨发现奶奶不在家,心里估摸着去了山里,也立即骑上自行车去找,一家三口最终在山中的一个小村庄团圆。

奶奶是个非常勤劳朴素的人。我小时候因父母工作在外,经常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每天早晨,奶奶都会早起,把屋内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屋里每个地方都擦得亮亮堂堂。房子虽然老旧,但屋内总是崭新,每天我们都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

奶奶有个“缺点”,用姑姑的话说,“扔的东西比吃的都多”。亲朋好友带的东西,她总舍不得吃,一定要留给儿女。但儿女也劝她多吃些,补补身子。就这样推来推去,好东西被放坏了,不得不扔掉。有好几次我见她在喝过期的牛奶,毕竟,奶奶总感觉很可惜,舍不得扔掉,可又能如何呢?也许只有经历过艰苦岁月(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吃食堂”)磨砺的人才懂得其中的不易吧!

奶奶常常舍己为人、无私奉献。奶奶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是:“自己受点委屈不要紧,怎么样也不能对不起别人。”自己虽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但亲朋好友来了却很是舍得,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拿出来让大家尝尝。街坊邻居都喜欢来串门,亲朋好友都喜欢来奶奶家停亲戚(姑姑的三个孩子小时候都在奶奶家长大;上小学时,我有几个关系好的同学晚上就在热炕上睡觉)。邻里亲戚谁家有事,奶奶也总会热心帮忙,心地真诚地把别人家的事当自己家的事认真对待。

奶奶是个遵纪守法、公私分明的人。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放假在家,奶奶经常观看的电视节目是河津电视台的《阳光审判》栏目,经常教导我们要做本分人,要遵纪守法,不偷不抢,不要有“三只手”,钱不够了就找家里要,想吃什么就给家人说,与朋友搞好团结。后来我参加工作后,奶奶教导我们不要随便拿公家的东西,公是公、私是私,不要占那点小便宜,前途重要,良心也很重要。这让我想起了三妞临终前对猫猫、秀秀说的话:“你们都是公家人,给公家做事,千万记住,正正派派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做一个好公家人。”

奶奶教育我们要知恩图报。谁帮过家里什么忙,奶奶总会牢牢记在心里,要我们时刻有一颗感恩之心,要懂得知恩图报。上初中时的一个周末,邻居叫爱民,因精神不正常点燃了自家的房子,当时我家住的是老房子,房顶上都是木头,特别容易点燃。当邻居家的火势过大无法控制后,村里来了很多热心人前来帮忙,最终成功扑灭大火,保住了自家房子。奶奶让爸爸又是买烟,又是买糖,还买了很多水果,对参加救急的乡亲表示深深地感谢。很多年过去了,奶奶清楚一记得当时帮忙的每一个人。还有一件事奶奶经常提起,很多年前家里拆房子,二爸(爸爸的叔伯兄弟,与堂哥创立“瓜瓜牛肉”)来家帮忙,一不注意,房上的木头和砖瓦掉了下来,砸到了二爸的头和肩,当时爷爷奶奶担心极了。二爸拍拍身上的尘土,嘿嘿一笑,说了一声“没事,接着干!”奶奶告诉我,要牢记这些人的“恩”,要好好报答他们。

在邻里之间,奶奶的人缘也很好,家门口总是坐满邻居,互相拉话,其乐融融!邻居也很喜欢跟奶奶开玩笑,谁有个委屈也喜欢找奶奶说道说道,奶奶也总会好言相劝宽慰一番。

(三)

奶奶和爷爷一样,喜欢蒲剧、眉户、干板腔和社火表演。

奶奶最喜欢看的戏有眉户《一颗红心》《麻将泪》《村官》,蒲剧《芦花》《杀狗》《清风亭》《土炕上的女人》等。哪里唱戏、哪里有故事(社火表演),总会见到她的身影。2015年农历三月十八,八十多岁的奶奶跟着爷爷,不顾天空下着小雨,坚持到村西二里地的娘娘庙去看大戏。“生旦净末丑,温良恭俭让”,戏里有人生,毕竟戏曲是她们一代人的心灵家园。

干板腔大师杨玉林老师和奶奶是邻村,杨老师的有些段子她甚至能随口说来。社火表演就更不用说了,那可是河津人的最爱,每年的元宵节,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河津人都会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社火文艺汇演,实在是晋南一绝。看锣鼓、花鼓、洋鼓,还有扭秧歌,踩高跷,唱河津小曲,热闹非凡。奶奶经常提起我们伏伯村的鼓车,在当时可谓名震一时,很有艺术性和观赏性,其表演屡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赞赏和观众的喝彩!

奶奶最爱吃的饭是什么已经不知了,只听奶奶说哪个集上荞面饸烙特别好吃,平时家里吃面的时候,奶奶总会多加一些醋!后来,随着爷爷奶奶身体大不如前,做饭已经不那么容易,母亲会常常改善他们生活,饭做好后端给他们,他们也总是吃半份留半份,或者下顿端来时留到第二天吃。用他们的话说,能省一点是一点,现在赚钱很不容易。

奶奶喜欢打牌,不过不是市面上的扑克牌,而是过去村里人常玩的纸牌,里面有“万”“妖”“棍”等名称,打法和现在的麻将差不多。小时候,家里总有很多人来,最多的时候两个纸牌场,两个麻将场,村里好多人都过来玩一玩、看一看,那场面好不热闹。

奶奶和孙女的关系叫什么-我的奶奶韩京花

奶奶当年玩过的纸牌

奶奶织的布很好,那台老织布机如今还放在楼房上,家里的好多布都是奶奶亲手织的。奶奶干起活来不知道休息,一个人也不说话,沉下心来默默工作,有时候甚至都忘了吃饭。

奶奶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几乎没出过河津,唯一一次是十七年前(2006年国庆节前后),姑姑(奶奶的侄女)和表哥(姑姑的大儿子)带着爷爷奶奶到北京游玩。在纪念堂见到了敬爱的毛主席,游大观园时穿了凤袍,还与外国人合过影,登过长城,去过恭王府、祈年殿、圆明园、王府井……回来的时候,奶奶带给家人好多礼物,有衣服、书、钢笔,还有好多好吃的,现在保存的几十张照片,都是满满的回忆。

奶奶和孙女的关系叫什么-我的奶奶韩京花

爷爷奶奶在王府井大街合影留念

(四)

从2003年上初中起,我就寄宿学校。初中的三年、高中的四年、大学的两年,从每周一回到半年一回,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次回来,奶奶总会看看我体型怎么样,就怕变瘦。

“钱够不够花?学校饭菜好不好?” “多吃菜,吃好一些,对自己好一点。”每次离家前,奶奶总会给我多塞些钱,让我过好生活。她和爷爷哪有钱,还不是每个月政府发的养老钱,本该颐养天年的她们,还在省吃俭用,为了我们,拼尽着最后一份心力。

参加工作后,我有了固定收入,奶奶还一如既往地关心我,问我的生活情况,嘱咐我在单位里要尊重领导,和同事关系处好一些。

2014年冬季,我从学校回家,800多天了,没有与二老见过面,现在依然记得我揭开门帘看到他们的情景,他们的眼中既欣喜也惊讶。

奶奶激动地说了一句,“我娃回来了”,随后跟爷爷都哭了。他们一直打量着我,看我有没有变化。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爷爷奶奶年迈了。那还是一次休假期间,我发现爷爷起床不方便,起床需要人扶一下,身子也明显消瘦了。奶奶虽然没有什么大病,但身体也大不如从前,时常会感觉到很累,很乏。看到这些,我心里默默问自己,难道这是变老的征兆?

休假在家,本是喜欢旅游的我,毅然选择了在家,多与爷爷奶奶做做伴,说说话。每到假期结束的时候,爷爷奶奶总会依依不舍,心里总害怕这是最后一面。回到单位,每个周五或者周六晚上,我都会跟爸妈视频聊天,见见二老,看看爷爷奶奶的身体和生活情况。

(五)

2021年,我休了年假,全家人都在,过一个热闹的春节。让我万万没想到,这竟然是全家人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

三月份,爷爷不慎摔倒,大腿骨折,七月份不幸溘然长逝。

得知消息后,经组织批准,我回到了家。依稀记得,奶奶宽慰我说:“你爷爷年纪大了,不要伤心,你很给爷爷争光,你爷爷没有遗憾!”

我心里想,爷爷哪会没有遗憾,他老人家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看到我的婚礼,他是个多么爱热闹的人啊。

时间总是很快,悄然间就到了归队的日子了。临走前,我告诉自己,我还有奶奶,奶奶是我现在唯一的寄托,只要奶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就仍然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

(六)

2022年7月,我的婚礼如期在家举办。那天,最高兴的当然是奶奶,她看到了爷爷想看到的,她看到了家里的热闹,见到了亲朋好友的捧场、帮忙,也收到许许多多祝福。

结婚典礼现场,主持人问我还需要增加什么环节?我告诉她,今年是奶奶的九十大寿,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希望大家也对老寿星送上祝福。我跟媳妇对奶奶鞠了躬,亲戚朋友也向奶奶献上了热烈的掌声。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我能看出来,奶奶很满意,也很欣慰。

那些天,奶奶始终面带笑容,仿佛一瞬间年轻了好多。

回到单位,我有空总会打开家里的监控,看着奶奶坐在门台上,与过往行人打招呼,与邻居在一起拉家常,有时候驻个拐杖去邻居家串门,怎么看也不像年已九旬的老太太。

今年元旦,我休了假,回家的当天下午,我们都去赵家庄村养老院看望了奶奶。见到大家来,奶奶很开心,当即决定要回家住。月前,奶奶不幸感染新冠,身体多有不适。看见我们后,全身困乏似乎顿时好了一大半。我们没敢让老人家当下回去,又输了几天液。终于,奶奶完全康复了,不仅吃得好,睡得香,还没事到阳台上跟几个伙伴晒太阳。

奶奶和孙女的关系叫什么-我的奶奶韩京花

我与奶奶在敬老院合影

春节当天,我与爸爸五点多就来到养老院,接奶奶回家过年,没想到奶奶很早就起来了,已经穿好了衣服,就等着跟我们回家。今年的春节格外热闹,来家拜年的人络绎不绝,众人与奶奶拉话聊天,别提有多高兴了!我拍了好多照片,至今都不时打开看看,重温那美好的回忆.

奶奶和孙女的关系叫什么-我的奶奶韩京花

2023年春节,奶奶与邻居合影

正月十三,假期就要结束了,我猛然想起奶奶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是表哥穿军装与她的那张合照。于是,我立即带着媳妇去看奶奶,也穿着那身新式制服,与奶奶拍了很多照片。

(七)

奶奶抗过了新冠,又抗过了甲流,还是没能抗住年迈,不幸终于来到了!

二月下旬,奶奶在养老院不慎摔倒,生活无法自理,被送回家里养病.几天后去卫生间时又一次摔倒,这下严重了,只能躺在床上,连下床也不能,翻身就疼痛。经过医生检查,建议保守治疗,毕竟奶奶的年龄已经很大了。

奶奶就这样躺在床上,接受药物治疗,妈妈也积极为奶奶改善生活,补充营养,亲戚朋友也多来看望,希望奶奶战胜病痛,早日康复.

然而,事与愿违,奶奶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由于长时间无法动弹,背侧身体逐渐变得不好,到后来说话也不那么清晰。看到这种情形,妈妈在第一时间通知了我。

得知消息后,每天我都会与奶奶视频,希望她能振作起来,等这段时间忙完工作,我一定快快回家.

又过了几天,爸爸告诉我,能回家就赶紧回来吧,奶奶已经无法说话,意识也不太清醒,只能吃些流食,还要特别稀一些才行,嘴里经常念叨着我的名字。

我立即向组织提出申请,那几天,我不时地打开监控,看看家里的情况,我发誓这次不能再留任何遗憾,爷爷临走时没能见着我,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见奶奶最后一面。

回到家,奶奶躺在炕上,虽然无法说话,但意识还比较清醒,她拉着我的手,摸着我的头,眼中留下热泪。这个时候,奶奶无法进食,喝水也感到很呛,但我相信她很欣慰,眼睛一直看着我,似乎想说些什么。“奶奶,我哪里也不去,就守侯在您的身边”,我说。

我想在这个时候人是最难受的吧,想吃不能食,想说无法开口。看着奶奶的情况,我着急万分,我问爸爸:“就不能输液了吗,太难受了。”爸爸无奈的说道:“输液已经不起作用了。”

过了会儿,我问奶奶:“这一辈子您幸福吗?”奶奶点点头,露出满意的笑容。

第二天,妹妹从西安回来,还带回了奶奶最喜欢的重外孙女。

第三天,姐姐也从乡宁回来了,全家再次团聚在一起。

爸爸、妈妈,姑姑,我与媳妇,妹妹和姐姐都在奶奶身边。奶奶想说什么但无法开口,但从她的眼神和表情中能感受她很开心,很满足,很幸福.

晚上,爸爸和姑姑给奶奶穿上了“新衣服”。

次日中午,奶奶进入弥留之际,怎么也叫不醒,只留下微弱的呼吸声.

最终,第五天凌晨1时,奶奶停止了呼吸,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奶奶去世后,按照家乡的习俗在家停灵五天,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也纷纷来家里送奶奶最后一程,那悲痛声不绝于耳,烧香的、烧纸的一直延续到深夜.

有些年迈的、身体不太好的乡亲,由家人搀扶前来,或者驻个拐杖,来到奶奶灵前,爸妈说鞠躬就行,但真的挡也挡不住,非要磕头下跪,此情此景,全家人备受感动。

白天,因为要招待客人,在忙碌中度过.到了晚上,我不由地想起奶奶的点点滴滴,泪水夺眶而出,那思念久久回荡在心间.

有人安慰我,奶奶九十多岁了,是喜葬,不要太伤心。话虽如此,悲从中来。

奶奶走得很热闹!那些天,有蒲剧,有锣鼓,有摄像,有好多亲朋好友送别.爸爸也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前来送行的客人。

从奶奶去世到下葬的五天“过事”,感谢主持大局的民民伯伯和降福伯伯,感谢自家叔伯与兄长的悉心照料,感谢亲如兄弟的十几名发小,也感谢忙前顾后的家乡父老!突然想起习仲勋老前辈的诗句:“出身之地,养育之恩,走遍天下,难忘乡亲!”

奶奶虽这样离开了,但她关爱我们、舍己为人、公私分明、与邻为善、团结互助、任劳任怨、勤俭朴素的精神永存世间!

(八)

回程途中,看着远去的故乡,望着流淌的汾河,谨以上文和下诗感怀!

禹门怀古

(一•七)

河出龙门水势涛,禹凿鱼跃传神谣。

唐渡红上摇船过,犹忆当年号声高。

沧海桑田转眼逝,汹涌波涛终平了。

月有阴晴人有离,些许遗憾随风飘。

过洪洞

并肩汾水溯北游,

太岳吕梁郁葱葱。

苏三起解离洪洞,

到得龙城万花红!

时间,在记忆面前变得一文不值!忘却悲痛,走好前行的路,是对逝者最好的怀念!我要继承奶奶品格,在昂首阔步中奋勇向前!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奶奶永垂不朽!

奶奶和孙女的关系叫什么-我的奶奶韩京花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