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心所什么-什么是“不定心所”?

什么心所什么-什么是“不定心所”?

什么是“不定心所”?

心愚法师

烦恼心所和随烦恼心所的内容,我们就已经学完了,现在我们看看心所法里面,还剩下最后四个叫做“不定心所”的,那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不定心所”。我们先看看普光法师的解释,是这么说的:

言不定者,谓此四法,于三界中,不定一处:如寻伺二数,色界中有,余二即无,不定相随,故名不定。

这里是普光法师说什么叫不定呢?就是这四个法啊,这四个法就是寻、伺、睡眠、恶作,这四个法在三界中不一定绝对的在哪一界,欲界可能生起这四个心所法,色界、无色界也可能,这是“不定一处”。比如寻、伺二法,就是色界中有,其它两个界无。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九地的概念一开始就说过。

欲界是指这个界的众生情欲非常重所以叫欲界。色界就是因为修禅定而往生到的色界天。禅定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初禅叫离生喜乐地,因为已经离了五盖,五种障碍禅定的情况,生起的不仅仅是喜、乐,而是寻、伺、喜、乐、舍五禅支,初禅的时候这五个禅支全都会生起。初禅是有喜、乐的,但不仅仅是喜、乐,而是五个都有的,之所以叫离生喜乐,因为这个喜、乐是离了五盖得到的。初禅的喜乐是从离了五盖而来的,二禅是从定来的,所以叫定生喜乐地。三禅是离喜妙乐地,就是说三禅的时候喜的感觉也舍掉了。二禅的时候寻和伺就没有了,只剩下喜乐舍。三禅的时候喜也没有了,只剩下乐和舍。四禅的时候叫舍念清净地,乐也没有了,只有舍了,这个念就是指心一境性,心要有个缘的地方,就只有舍了。

回头说为什么寻和伺只在色界有,因为欲界定还没有进初禅,寻伺喜乐舍五禅支没有生起,怎么会有寻和伺呢?如果达到了初禅就意味着已经进入色界了。到了无色界的禅定,已经超过四禅之上了,而寻和伺到了二禅就已经没有了。所以说寻和伺只存在于色界,而且只存在于色界的初禅,所以说“如寻伺二数,色界中有,余二即无”。

普光法师说的这个“不定”的意思就是说,在三界中不是一定在哪个地方,也不是说一定要遍三界的,而是可能在色界,也可以能是在欲界、无色界。

我们参考一下现代人的注释,像于凌波的《唯识名词白话解》,来看看这个“不定”的意思,是这么说的:

不定心所,是六位心所的第六位,此有四种,曰悔、眠、寻、伺。《成唯识论》曰:“悔、眠、寻、伺于善染等,皆不定故,非如触等定遍心故,非如欲等定遍地故,立不定名。”称不定者,指其于识——八识心王,性——善、恶、无记三性,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都不确定,无法记别,故曰不定。

四个不定心所中,悔就是恶作,眠就是睡眠。那么为什么叫不定呢?前面说了在三界中,是一个不定,不是一定在三界都有的;这里又说,在三性中它也不一定是善、恶还是无记,是有变化的。这个举例子比较明显的就是悔和眠。比如恶作,恶就是讨厌,作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动词,造作的意思,一个是名词,作为名词的话就是身口意的业,对于自己所作的业,发生的行为、言语、念头产生了后悔、厌恶,就叫恶作。它为什么是善、恶、无记三性不定呢?这是因为,如果对善的业后悔了就是恶,对对恶额业后悔了就是善,对不善不恶的东西后悔了就是无记,所以恶作心所不一定是善或者恶的,要看具体情况。睡眠也一样,比如本该上课、上班的时候睡着了,按照世俗的理解就是不善了;如果是干了一天活累了,晚上不睡觉对身体有害,这个时候睡一下就可以说是善;抛开这些情况,平时正常的睡觉可以看作是无记。所以这也是一种不定。

从三界的角度和三性的角度讲不定,就是两种情况的不定了,后面还有:“非如触等定遍心故”。五个遍行心所,触、作意、受、想、思,它们是八个识都相应的,而且五遍行心所是恒时的,而寻、伺、悔、眠这四个不定心所不像五遍行那样遍一切心、遍一起时、遍一切处、遍一切性,这也是一种不定。它还不像欲、胜解、念、定、慧五别境心所,五别境心所有个特点是它一定对着它相应的境,这也是一种“定”,这是确定的定,不是禅定的定;而悔、眠、寻、伺不是这样,它没有确定相对应的境,这也是一种不定。这就是说目标是不定的,五别境的目标是一定的,如同眼一定缘色一样确定,而四不定心所是不确定的。

这是于凌波的《唯识白话词典》里的说法,这个说的比较详细了吧?我们参考一下这个解释,基本也就能够明白“不定”的意思了。

本文选自心愚法师文集《百法略说》76

作者 | 心愚法师 校勘 | 如义 排版 | 如梵 编辑 | 如真

随喜赞赏

长 按 二 维 码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