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哲学中有个概念叫做“”。
“”是什么意思?本来你也不知道。有一天,你闯进一个非洲部落,发现每当有兔子跑过,部落里的人们便会跳起来嚷嚷:“!!”。
一来二去,你大概能猜到“”的意思就是“兔子”。
如果不确定,还可以确认一下:下次看见兔子时,你也喊“!!”,如果部落人有积极回应,就说明你猜对了——“” = “兔子”这件事就成了“共识”。
不要小看语言,它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底层代码。古印度语言哲学家Yāska,早在公元前8-6世纪著成吠陀六支之一《尼禄多》,就告诉过我们:“词”是所有意义的载体。语言无穷深邃,它才是人类最庞大复杂的学问,直到现在还是人类的未解之谜,但人类只能靠这个“未解之谜”来认识自我。
语言在我们的脑中生根发芽,决定什么才是主宰当下世界运行的“共识”。为什么老鹰被叫做“鹰”而不是“鸟”或者“鸽”?为什么联储使了个眼色,暗示要加息,就被解读为偏“鹰”?
不管是谁先发明的,共识决定了今天所有人把那个盘旋在空中、目光狰狞的动物和“鹰”这个词挂上钩;把对利率”展翅欲飞“的信号贴上”鹰“的标签——一旦语言共识形成,一个组织便可以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了。如果非要把它们认做“鸽”,你和其他人看到的世界,便是相反的。
02
最近几年,经济学家们经常聚在一起,争论“衰退”到底有没有发生。
美国疫情后衰退——这件事不是板上钉钉吗?为什么全世界看起来都在“衰”,而美国则完全不“退”?衰退不是对穷人伤害最大吗?为什么裁员的全是高薪行业?科技金融业饭碗朝不保夕,股票暴跌,而美国低收入者工资居高不下,就业率蹭蹭上涨?
争论了好几年,也没达成共识。直到有一天,一个聪明人灵光一现,说:“我们为啥不发明一个新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呢?”
何不把“富人(rich)”和“衰退()”两个词捏在一起,掐头去尾——一个新概念“富衰退”()就造好了。
再加上一个放在推特上——“#”便如墨水入池,扩散开来,一切豁然开朗,一切都变得可以解释:这是一种“在通胀高企,经济下行过程中,由于政府财政刺激和金融资产估值下跌,而造成的富人财富缩水、白领失业、而蓝领资产和就业受益的现象”。它仅在疫情之后的美国出现。而其他国家,依然是”所有阶层日子都不好过“的正常“衰退”。
(首次出现在华尔街日报上)
整个经济学史,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新概念造词大赛”。18世纪的某一天,大卫·休谟灵光一现,拍出了“通货膨胀”这个词。1965年,伊恩·麦克劳德也灵光一现,拍出了“滞胀”一词。20世纪初,欧文·费雪凭借“债务通货紧缩”赢得了当年新概念造词大奖。
而这些词出现之前,世界都是一副“无法解释”的样子。
所以,当我们再次开始”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一定是造词时间到了。只需坐等下一个轮新概念大赛开幕即可。
03
当然,人类一造词,上帝就发笑。我们创造的新概念也会反噬自己——新概念、新理论、新故事、新共识、主义、信仰——它们的出现和消失,都可以作用于人的行为,有时威力巨大。
新概念的发明者也会不断布道,强化和推销自己的“创意”。比如”资产负债表衰退“、”布雷顿森林体系体系3.0“——满世界寻找能证明自己概念的证据,用蛛丝马迹在媒体讨论,被媒体放大,直到它脱离自己想解释世界的初衷,变成了一个奇怪的潮语。
但这个世界并不靠概念来运转,而是由千万个体的博弈和互动——在混乱和混沌中浑然天成。
那位名字由“S”开头、不能写出全名否则文章会发不出来的老师早有分教:
1. 我们并不真正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这就是“易错性”()。
2. 我们对世界的误解、对世界的错误看法,其实反而会改变历史——这就是“反身性”()。
“易错性”和“反身性”其实都是常识,但是在经济学领域中,它们完全没有自己的位置。经济学家的任务是找到“确定性”,必须用一个确定的“概念”和“词儿”给自己找到主心骨。所以“反身性”也只能在哲学和金融的交叉口大放光彩。
04
我想起德勒兹那段恶狠狠的话:
有些蠢货们提出了“哲学已死”这样一个愚蠢论调。不是因为我对哲学有感情,盼望哲学能不死,纯粹只是“哲学之死“就是一种脑残论调。
它死了之后谁来代替?谁来创造“概念”?让电脑?还是让媒体?今天的媒体居然认为自己和哲学是竞争对手,叫嚣自己发明了“新概念”——这些电脑生成的“概念”,在我看来简直笑掉大牙。
德勒兹眼中,媒体和电脑创造的“概念”是敌人,是“权力”;自己同权力无话可说,无可沟通。而抵御新概念的诱惑只能靠哲学。
我自己也深有感触:哲学其实是一门“防御艺术”——你用哲学和逻辑永远说服不了任何人,只能保护自己免受滥用的修辞、奇怪的新概念、废话和花言巧语的攻击。
“新概念免疫”是人类生存必备能力。
荐书: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是本经典老书。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语言、概念、和隐喻”?记住:人类认知的核心是语言,而语言的核心是隐喻。
和触觉一样,隐喻是我们身体机能的一部分;新的隐喻创造新的理解,从而创造新的现实。
隐喻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问题,隐喻可以创造现实,”概念系统“会影响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以及以此为据的行动模式。
诗人哲学家们早就发现了“概念”不是字典般的抽象,而是在隐喻系统里建构起来的,是对现象凸显和隐藏而成的雕刻品。
1、本站发布的内容部分购买于网络,仅供读者学习与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2、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站仅分享资源,以极低的价格降低大家被割韭菜的损失。本站无法保证资源质量,所以介意的小伙伴请勿下单!
4、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站长第一时间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