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栖霞市西城镇史家寨村传统弓箭制作人张舒心的人物事迹登上了《新华每日电讯》,随后,又在新华社客户端专题推送。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新华社报道原文如下)

张舒心留着一头长发,身着青色古装,腰间系着一个香囊,手持长弓,颇有一副古代侠客的风范。

当记者在山东烟台栖霞市史家寨村见到他时,他正在试射自己新做好的五齿鱼叉箭。

只见他举起一把古朴的长弓,熟练地将箭矢搭弦、拉弓、放手。应声之间,箭头直中靶心。

被正午的烈日照晒、已然湿透的长发后面,他的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每每看到或者想起传统弓箭,总会莫名有种‘使命感’。”望着他的背影,“虽千万人吾往矣”之感在记者心底油然而生。

手 艺

采访过程中,张舒心拿出一把尚未完成的弓,向记者演示制作过程。

他用一只小刷子将鱼鳔胶细细地涂在竹胎和水牛角组成的雏形弓表面,随后将一根根棉线粗细的牛筋顺着粘贴上。

“这道工序叫铺筋,非常关键。弓的张力,主要就是由粘贴上的牛筋决定的。”张舒心说,像八九十磅的清代传统弓,要铺四层牛筋。使用的牛筋必须是牛背筋,一头牛身上只能出两片,牛背筋晒干后,要先捻成丝状,然后用铁刷子进行梳理,去掉杂质。铺筋之前,丝状的牛筋要先用水泡两天,粘贴时要保证不能有气泡,不能有裂缝。

单一道铺筋,就要反复数十遍,耗费大量时间,可见传统制作弓箭之复杂。

张舒心告诉记者,制作传统弓需要100多道工序。除了需要丰厚的历史知识,还要了解木工、绘画等多种技艺。“一张传统弓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张舒心说。

而箭矢的制作更费夫。张舒心说,古代箭头的形状与现代箭矢有着较大差距,无法直接套用成熟的模具,每个箭头都需要根据书本上记载的形状进行锻造,然后再打磨和调试。“一开始,我都是找镇上的铁匠帮忙打造,时间久了,自己也慢慢地学会了打铁。”

为了让古战场上的弓箭再次“活”过来,他拜访了北京、新疆等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仔细研究了馆藏的弓箭。另外,他还找书看、上网查,四处拜师学艺。

“好在传统弓箭的样式和制作方法,还有据可查,不至于完全失传。”张舒心说,《清宫武备图典》等书籍里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如弓身的细节、箭矢的样式,何时取材,用何地出产的竹板或者木板等等。

“这把是按1:1复原的清弓,弓身比较高大,配套的箭长也都在1米以上。”张舒心从墙上拿下一把大弓,弓的形制从尺寸到箭头到羽毛,都有依据,《清宫武备图解》有详细描述,故宫博物院和军事博物馆中也有实物。

张舒心指着墙上的另一把精致的弓说:“这是明代小梢工,弓梢较短,非常漂亮,但是我也没有见过实物,是按照古书的描述以及参照古画来复原的。”秦汉的锐利、唐宋的精致、明清的奢华……每个朝代的弓箭都是当时时代的印记。

守 艺

张舒心对传统弓箭的痴迷,源于儿时的兴趣。

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小伙伴们一起制作的弹弓、弓箭等物件就是最好的玩具。

12岁时,张舒心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把弓。“那时候也没有牛角、牛筋这些原材料,只有竹片,但当时做出来之后非常激动。”

大学时,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推广汉服的过程中,张舒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愈发深入。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博物馆中看到一套古代弓箭。“当时的感觉,就像是内心被那支精致的箭击中了。”张舒心说,他对传统弓箭的兴趣一发不可收,直至现在。

2009年,他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传统射箭研讨会,面对面结识了原国家射箭协会教练委员会主任徐开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聚元号”弓箭铺传人杨福喜等。会上关于中国传统射箭的现状与未来发展、传统弓箭的制作及射技等话题,让他受益匪浅。

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张舒心成为国内传统弓箭制作和射艺的代表人物。

1984年出生的他,现在已有了30多个徒弟,教导过上千名学生。许多年轻人慕名来到张舒心所在的史家寨村拜访,学习弓箭制作和射箭技艺。

传道授业解惑之余,张舒心的隐忧却从未停止:国内还在做传统弓的人数仅有个位数,传统箭矢制作的人几乎没有,长时间只记载于书籍之中的图样和技艺,还会继续只存在于纸上。

“愿意深入了解射艺的人也不多了。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网络游戏以及短平快的娱乐方式,需要进行长时间积淀的活动,很少有人能真正沉下心。”张舒心凝望着工作室中满墙的弓箭,略带惆怅地说。

受 益

“传统弓箭制作及射艺一直都比较小众,很难作为谋生手段。”张舒心坦言,他也曾尝试过将此作为主业,但受限于原料供应渠道、制作时间跨度、市场、爱好者数量等多种因素,最后只能将其作为爱好。

所幸的是,现实困难并没有让张舒心放弃对传统文化的坚守。相反,凭借自己对弓箭、汉服、传统礼仪等知识的了解,他寻找到一份工作,养活自己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受一位制片人朋友邀请,到一个剧组给演员讲授古代射箭姿势。他在戏里客串了一个小角色,并与其他演员交流射箭相关知识。这是张舒心首次接触影视行业,也为他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

张舒心发现,我国历史题材或依据历史背景架构的电视剧及电影发展迅速,各影视团队也愈发重视对细节的还原,力求尊重史实。他与几个推广汉服及传统文化的朋友一起,共同成立了一家影视工作室,为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拍摄承担历史顾问和礼仪指导工作。

而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正在使张舒心所痴迷的传统弓箭为更多人所知。采访结束后回程途中,记者浏览了几家电商网站,张舒心提到的牛背筋、牛角、鱼鳔胶等材料,如今都能够通过网购获得,且销量不低。与张舒心共享相同爱好的朋友,虽不知身在何方,但通过这个细节,可见一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栖霞这名不一般的年轻人,走进他神奇而美妙的弓箭世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射箭,是古时候的君子六艺之一。这既是一项运动,也是一种心态和礼仪的修炼。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对弓箭文化只能停留在书本中,不过西城镇史家寨80后的张舒心却用自己近20年的热爱和坚守,使这门古老的技艺再次焕发独特的光彩。

在史家寨村的舒华堂工作室,这位身着汉服,颇具穿越色彩的年轻人就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张舒心,此刻他正忙着安装箭上的羽毛。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张舒心说,传统弓箭需要用手工一点一点的剪出形状,就是剪羽毛这样看起来简单的工作,其实也是一个技术活,羽毛的形状有讲究,剪的符合需求了,弓箭才能射的远,其实也是挺难的。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这些在我们看来有些无法处理的工艺,在张舒心的手上却显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张舒心学习了我国古代处理羽毛的工艺:首先得晒,并且是暴晒,然后在蒸汽锅里蒸,蒸完之后,弧度消失,这时候可以在箭杆上和羽毛上刷上黄花鱼的鱼鳔胶,等鱼鳔胶干了之后,再粘贴,再用剪刀剪,最后还要用火烫。

01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02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03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04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面对传统弓箭文化,张舒心侃侃而谈,他告诉我们,自己生在武术世家,从小就有一个武侠梦。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张舒心向记者介绍,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大家在外面乘凉,邻居老人就告诉他,他家老辈祖上是武官,而且官衔还挺大。他小时候就看到家族中有老人用弓箭练功,见过古代传承下来的弓箭和盔甲,小小的他心里,从童年就种下了一颗武侠梦,就喜欢上了弓箭。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张舒心是个敢想敢做的人,从初中开始,他就一头扎进了传统弓箭的艺术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弓箭技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要做好这小小的弓箭,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张舒心说,制作弓箭困难很多。首先现在没有一个做弓箭的产业链,所有的材料都要自己找,第二个就是一些技术性的东西也没有传承下来,他只能一点点摸索,甚至到一些古籍当中找寻文字记录下来的经验。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因为兴趣,张舒心选择了坚持,后来,他又学习了锻造工艺,在一次次的尝试下,他的锻造技艺很快提升。他搞出来了大马士革钢,华螺纹钢的箭头,还有十字枪,还有叶型的像叶片一样的箭头,都有不同的功用。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张舒心在弓箭制作上成了行家,而且是弓和箭两种制作技艺都很精湛。与制作箭不同,制弓的程序更复杂,《考工记》里说:“凡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意思是冬天剖析弓干,春天治角,夏天铺筋,秋天合拢诸材——这就是两千多年前古老的制弓术。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张舒心介绍,传统的角弓,从选材到最后成弓,大概要经过120多道工序。竹胎、羊角、弓把、崩角、刷胶、浸泡、铺筋。仅仅铺筋,就要三道四道筋。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张舒心对于传统文化的喜欢有个渐进的过程。从小学时写诗词,到汉服文化的传承,再到弓箭文化的挚爱,他以自己的方式实践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2016年,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受邀参加知乎举办的知乎盐网络大V展览,2018年,他成立了华夏礼仪工作室,担任《鹤唳华亭》《女侠罗鸣依》等国内外年代戏的历史顾问和礼仪指导,闯出了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弓箭怎么做-西城小伙做传统弓箭,新华社专题报道!

身背弓箭行走江湖,侠客大义危难互助,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张舒心心系防控一线,倡议发起为湖北黄冈等地医护人员捐赠苹果,实现果都青年的担当。面对未来,他将继续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实现自己的担当。

栖霞融媒:栾钦程 刘扩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