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叔叮叮

如果你有能力把一件事变得“更坏”,那么“坏”对于对方就是一种“收益”。

如果你能把一件事变“坏”,那么“保持原状”对于对方就是一种“收益”

欧洲的这次抗疫,搞得太失败了。

背后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意大利的黑手党绝对逃不了干系。

他们就像一根搅屎棍,把整个欧洲的医疗体系搅得臭气熏天。

比如说,在意大利的很多地方,殡仪馆、救护车、输血、医疗器械等行业就被黑手党垄断了。

我们比较熟悉的黑手党,是《教父》中的柯里昂家族。

不过,这个起源于西西里的家族,早在上世纪末就没落了,现在欧洲最牛逼的黑手党,是来自意大利南部的“光荣会”。

以前的黑手党,主要靠收收保护费,经营黄赌毒,走私点军火过日子。

但现在,“光荣会”不仅把势力渗入到了农贸、医疗、环保、金融等行业,还渗入政府,光明正大地修起了高速、高铁,建起了跨海大桥……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商业帝国,据说每年赚得比麦当劳和德意志银行还多。

而这次疫情,又给了“光荣会”一次扩张的机会。

这次受疫情影响,意大利的很多企业濒临破产,“光荣会”趁虚而入,通过贷款的方式,把势力渗入到企业,并一步步夺取企业的决策权。

这些企业最终的下场,就是成为为黑手党洗钱的傀儡。

黑手党不仅在意大利横行,还成功扰乱了整个欧洲医疗和金融系统的运行,他们的势力甚至冲出欧洲,走向了世界。

所以,不要以为黑帮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

而且,黑帮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群体,看起来神神秘秘,好像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剖开来一看,其实他们所有的怪异行为,都可以用经济学来解释,比如说:

黑帮成员的打扮为啥和黑帮电影中的一模一样?

为什么猪肉在涨价,毒品却25年不涨价?

黑帮为什么是最不讲义气的组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黑帮的那些事儿。

黑帮为什么爱看《教父》?

经典黑帮片《教父》改编自一部同名小说,讲述了意大利黑手党柯里昂家族在美国发家的故事。

很多人以为现实中的黑手党和电影里的一样。

但原著作者说,其实他从来就没和黑手党打过交道,他小说里写的,全是瞎编的。

虽然是瞎编的,但黑帮不仅没有跑到相关部门去举报,还把它列为必看影片。

这其实也很好解释:

首先,对于黑帮来说,《教父》是在为他们做免费的广告宣传。

不信你把黑帮拍成一群人渣和傻叉试试?黑帮可能分分钟往导演家里扔马头。

但《教父》中的黑手党又酷又有范儿,黑手党巴不得给剧组送赞助费。事实上,影片在拍摄过程中确实得到了纽约黑手党家族的许可和支持。

黑帮爱看《教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电影为他们提供了一套行为范本。

也就是说,不是《教父》在模仿黑手党,而是黑手党在模仿《教父》。

你看,好的艺术有时压根儿就不用模仿现实,因为现实会反过来模仿艺术。

但黑帮模仿电影,只是因为那些台词和动作很酷吗?比如说, “给他一个无法拒绝的理由” “如果你有一个敌人,那也是我的敌人”。

当然不是。

更重要的原因,是大众都以为黑帮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

而作为黑帮,他们正好需要经常向外界发送信号。这种信号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黑帮,但警方又抓不着把柄。

比如说,学生坐车享受半价可以出示学生证,但黑帮收保护费的时候总不能出示什么“黑帮证”吧。

在《功夫》里,星爷和林子聪饰演的街头混混为了敲小商贩的竹杠,他们露出了胸前的假斧头文身,冒充是斧头帮成员。

校园黑道小说-【黑帮经济学】就怕流氓比你会算账

大家只要一看到这个纹身,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个纹身就是一个明确而简洁的信号,比你废话一大堆要管用,也比你在店里砸东西成本低得多。

这就是黑帮所需要的一种交流信号,低成本,高效率。

在影片《教父》中,好莱坞大亨拒绝让柯里昂的教子强尼担任电影的主角,结果他的爱马被砍下了头放在他的被窝里。

这个桥段,就被黑帮在现实中多次模仿。

1991年,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的三个承包商在公司的车上发现了一个被砍下的马头;

2001年,45岁的卡梅洛·迪卡龙得罪了黑帮,他的车上也被丢了一个马头。

黑手党还多次模仿《教父》开头的那场婚礼。

校园黑道小说-【黑帮经济学】就怕流氓比你会算账

成熟的黑帮都需要一套成熟的信号系统,比如说语言、风格、做派,不然即使跑去收个保护费,还得向对方解释半天,场面搞得很尴尬。

但这套信号系统怎么建立起来呢?

黑帮总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培训,整出一套牛逼的信号系统。因为如果大众不理解,再牛逼的信号也没用。

他们也不可能给大众搞培训,告诉大家,这套动作是在收保护费,那套动作是在搞敲诈勒索。

好了,既然大家都以为黑帮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这不就是一套现成的信号系统么?

于是黑帮干脆模仿起电影。

所以我们看黑帮片,是为了理解和想象黑帮;但黑帮看黑帮片,是想感受我们的理解与想象。也就是说,他们在寻求共识。

这一点倒是值得我们学习。

共识这种东西,有现成的就用现成的,不要标新立异。

比如说,作为一名金融公司的职员,最好穿正装,千万别穿着T恤和大裤衩去见客户。假如你是开私人诊所的大夫,记得穿上白大褂。

因为只有尊重共识,才能低成本地输出信号,高效率地接受反馈。

肯尼迪是如何剿灭3K党的?

在上世纪初,三K党在美国横行。

三K党,就是那个喜欢穿白色长袍,戴尖头罩,只露出眼睛,把自己搞得跟幽灵似的神秘黑帮组织。

他们一边大肆搞暗杀,一边通过收会费,恐吓企业主,走私军火等方式来捞钱,看起来既神秘,又所向披靡。

当时的三K党有800万门徒,政府剿了很多次,结果越剿对方越顽强。

校园黑道小说-【黑帮经济学】就怕流氓比你会算账

最后肯尼迪总统是怎么消灭这个黑帮组织的呢?

其实他当时只用了一招。

他派人打入三K党内部,搜集大量内部情报,之后他把这些内部情报都爆料给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一些媒体广播。

媒体一向喜欢猛料,他们开始天天在广播里播关于三K党的那些屁事儿。

比如说,他们会详细解释三K党各级官员的职责,包括K里发(副主席)、K洛卡(讲师)、K路德(牧师)、K拉德(售票员)、K拉洛戈(内部警卫)……

在一档叫《超人历险》的节目中,还活生生把三K党的事情演成了搞笑的闹剧。

本来神秘又冷酷的三K党,被媒体这么一搞,变成了奶凶奶凶的模样,魅力荡然无存。

后来三K党有多惨呢?他们居然招不到人了!

肯尼迪用的这招,其实是通过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来瓦解对方的优势。

不得不说,神秘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军队中一定级别以上的长官,洗手间和浴室是要和普通士兵分开的,这还真不是简单的官僚主义。

那是要营造一种神秘感,能够树立权威,方便管理。否则,大家都“赤诚”相见,发现谁也比谁强不了多少,神秘感就消失了,权威也没了根基。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保持神秘感,可以增强个人魅力,为社交活动加分。

行为学家蒂姆·哈福德(Tim )及其团队就曾做过一系列的调研,发现那些有“神秘感”的人,往往“魅力值”得分更高。

这个团队还发现,异性网友见面,和“头像”有很大的关系,那些有神秘感的头像(比如戴墨镜、侧面),更能引发对方的见面欲望。

所以,无论是交友,还是恋爱初期,切记适当地保持神秘感,不要让别人觉得你是个小透明。

正如很少有人去看一部没有悬念的小说,“猎奇”是人类的一个底层代码。

猪肉都在涨价,

为什么毒品不涨价?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觉得世界上什么商品的价格最稳定?

大家估计猜不到,总之不会是猪肉和房子。

事实上,世界上价格最稳定的商品,是毒品。

毒品的价格有多稳定呢?

比如说,可卡因的价格一直是100美元每公克,这个价格已经保持了25年。而在这25年里,猪肉价翻了十几番,房价翻了几十番。

所以问题就来了:

作为卖家,毒贩怎么比屠户和地产商还良心?

毒贩当然没良心,有良心谁还去当毒贩?所以他们坚持不涨价,肯定不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别看毒贩走的是黑道,但人家也是讲商业逻辑的,买卖要追求复购率。

但如何确保复购率呢?

很简单,用稳定的质量和价格,保证稳定的客源。

假如把毒品的价格搞得忽上忽下,老顾客容易崩溃,新顾客也不敢轻易入坑。既没有回头客,又很难开拓新市场,你说这生意还怎么做?

把价格稳定在瘾君子能接受的范围,才能慢慢地把他们榨干。

比如说可卡因,这种毒品定位的就是社会底层,100美元每公克虽然有点贵,但他们也够得着,如果提高两倍,这个体系就会崩塌。

而且,毒品的终端交易价格不仅要稳定,毒品的原料价格也要很稳定才行。

比如,用于提取古柯碱的古柯树叶,每吨500美元,这个价格保持了30年。

校园黑道小说-【黑帮经济学】就怕流氓比你会算账

猪肉价之所以不稳定,是供求关系不稳定。比如说,今年猪肉一涨,大家就养猪,猪养得多了,明年猪肉价就大跌,然后大家就都不养猪了。

这样就很容易断货。

猪肉可以少吃,甚至不吃,但你让瘾君子忍两天不吸试试?

所以,为了让种植者年年种古柯、大麻、鸦片……毒贩必须给予他们稳定的期待。这个稳定的期待,就是稳定的原料采购价。

反正不管今年市场上有多少古柯树叶,经济如何不景气,每吨500美元,毒贩雷打不动地收。

从这一点看,毒品的定价策略和可口可乐差不多。

现在一瓶矿泉水可能卖到了3块、5块,甚至几十块,一瓶可口可乐却低至2块。

可乐好歹是加了糖的水啊,怎么比水卖得还便宜?

但可口可乐之所以能活一百多年,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它的定价策略。

188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瓶可口可乐,当时的定价是5美分,可口可乐用铺天盖地的广告告诉大家:只要花费5美分,你就能喝到快乐水。

校园黑道小说-【黑帮经济学】就怕流氓比你会算账

结果这个5美分的价格保持了70年。

也就是从清朝光绪皇帝到新中国成立,可口可乐始终是一个价。

后来物价暴涨,比如说,从2010年到现在,北京的房价从2万涨到了10万,但可口可乐只涨到了2块!

可口可乐之所以这样定价,不仅仅是为了对抗死对头百事,挤垮其他小公司,同时也是为了留住买家。

毕竟,能让人快乐的饮料那么多,肥宅们凭什么只喝可口可乐?

这就是可口可乐利用自己的先发优势,在增量市场越来越少的情况下,它需要用极低的价格给存量市场建立护城河,这样既能保持复购,还能把竞争对手挡在城外。

为什么会经常发生帮派火拼?

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黑帮火拼,各帮派之间动不动就擦枪走火。

事实上,黑帮大佬并不希望开战。

因为一旦开战,就会有伤亡,这不仅会削弱自身力量,而且由于风险的增加,他们不得不给员工(马仔们)涨工资。

更重要的是,帮派火拼会影响他们做生意。

比如说,顾客出于安全考虑,会降低出门买毒品的意愿。这就像是两家店互相掐架,扔臭鸡蛋,导致顾客都不敢进店。

既然大佬都不想开战,为什么帮派之间动不动就擦枪走火?

因为想出头的马仔爱挑事。

年轻人加入黑帮,肯定不是冲着那点微薄的薪水,他们的薪水有多低呢?比如说,在美国贩毒团伙当小弟的那些年轻人,他们的时薪只有3.3美元。

不仅工资低,他们还要冒着被打,被杀,被警察逮捕的风险。

去送外卖,在肯德基当服务员,去超市当理货员,都比这强啊。

事实上,毒贩团伙的运作方式和资本主义企业差不多,2.2%的高层管理人员拿走帮派半数以上的收入。

所以加入黑帮不一定有前途,能逆袭成为风云人物才有前途。

而他们实现快速逆袭的方式只有一个:在火拼中打响名头,体现自己的实力。

在火拼中立功不仅能打响自己在黑道的名头,而且也是向老大表忠心的绝佳机会,这就相当于是纳投名状。

在《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被逼上梁山,结果当时的山大王王伦非要他纳投名状。

所谓的投名状,就是让他下山杀个人,提头来见,气得林冲一宿没睡。

黑帮大佬为什么这么看重投名状呢?

因为一旦纳了投名状犯下了杀人罪,就是一种“忠心”,这比歃血为盟要靠谱得多。

所以,马仔犯的事越多,越能证明自己没有了回头路,这是在用行动告诉大佬:

老大你看,除了跟着你,我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这和当众拍领导马屁是一个道理。

那些当着众人的面,跪舔领导的人,往往会招到同事的排斥,你甚至还会觉得这么做的人很傻,这么虚情假意,领导会接招么?

领导也许对这种做法不会有好的道德评价,但领导心理状态就难讲了。

因为当众拍马屁就等于纳了一个投名状,向领导传递了一个信号:

在众目睽睽之下,我是顶着被所有人都看不起的代价,来向你表达我的忠心。

这种自我伤害式的效忠精神,才是拍马屁者真正的底层意图。

我当然不是在倡导这种风气,我只是客观地表述和分析。

而且,现在的领导也不傻,你没能力,只会拍马屁肯定也会早早地领盒饭。

不过,我真见过不少既有能力,又会拍马屁的人,对于这些人,你只能道一声:算你牛掰。

黑帮其实是最不讲义气的组织?

一提到黑帮,很多人都会想到“忠义”两个字。

在我们的观念里,无“忠义”不成黑帮。

所以我们一厢情愿地以为,小弟可以不顾生死保护老大,英雄可以为兄弟两肋插刀,老大也可以为了小弟掀起江湖的血雨腥风。

但现实真是这样吗?

我们不要忘了,黑帮片里有一个重要的主题:背叛。

经典黑帮片《无间道》有一句台词:

“一将功成万骨枯。”

而这句话也正是所有黑帮片的题眼,无论是香港的《无间道》,还是好莱坞的《美国往事》,其实都是在讲关于“背叛”的故事。

记住一句话:黑帮片表面在讲“忠义”,其实演的都是背叛。

因为讲“忠义”的人最后要么成了炮灰,要么永远当小人物,就像《美国往事》里的面条,《无间道》里的傻强;而成为终极大Boss的人,既冷血,又无情。

所以,把“忠义”每天挂在嘴边的黑帮,其实是最不讲忠义的组织,他们嘴里说着兄弟义气,转身就可以给兄弟一刀。

其实,我们从逻辑上也能推理出这个结论。

所谓“忠义”,是建立在一个长期博弈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别人对你长期行为的稳定预期。

这就和“孝”一样,是父母与子女之间长达一辈子的契约。

但问题是,黑社会哪有什么稳定?它随时会被内部瓦解,被政府取缔,被对手干掉……黑帮老大之位,更是风水轮流转,大佬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当多久的大佬。

也就是说,黑社会本质上玩的是一种短期博弈。

而在这种短期博弈中,暴力是手段,利益是驱动力,背叛是捷径,唯独“忠义”,屁都不是。

实际上,任何组织,越是建立在短期博弈的基础上,往往越不靠谱。

比如我在之前的《吃货经济》学中提到的,无论是机场、高速路服务区,还是旅游区、商场的餐厅,其实往往不如住宅区、校园周边,甚至是城中村的餐馆好吃。

因为前者玩的是短期博弈,谁吆喝声大,谁雇人排的队长,谁把门面搞得好看,谁的生意就好。

但后者玩的是长期博弈,在这种长期博弈中,口味和诚信才是王道。

你吆喝得再大声都没用。

强龙为何压不过地头蛇?

我们经常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其实不是压不过,而是强龙往往要计算“压”的代价。

史学家吴思,曾讲过民国青帮在天津的故事。

当时,天津青帮的一个头头叫李珍,大概类似“堂主”的角色吧,他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了天津城南“谦德庄”的控制权,然后成立了一家保安公司,帮助业主代收代管房产。

说是“帮助”,其实就是强收保护费,只要你家有物业在谦德庄,收的房租,无条件要给李珍上缴5%左右。

谦德庄可是住着很多有实力的人,有军阀的亲戚,还有下野的官老爷,可是多数人都情愿上交保护费。

不过有一个叫曹八的人,爷爷曾是光绪身边的红人,家里还有军队的关系,他不服,就是不交保护费。

李珍带人去他家里闹事,双方一顿混战,谁都没占便宜。

曹八气不过,于是请了一个营的兵力,把李珍绑走了,关进了天津营务处。

这事儿惊动了天津青帮老大白云生,托人找关系,给曹八说好话,才把李珍给搭救了出来。

事已至此,看起来是曹八完胜,但事情没那么简单。

李珍被放出来后,他撂下了一句话:

“不拿下曹八,江湖再无李珍”。

两天后,曹八在天津最高档饭店宴请李珍,并公开表示服输,也愿意上交5%的“代管金”。

这个结局大概让很多人匪夷所思,但吴思却说,从收益和代价的角度,就可以看出,这是曹八最理智的选择。

从收益的角度来看,貌似李珍是获利者,曹八白白损失5%。

可是从代价的角度来看,就会有不同的算法。

李珍专业闹事20年,整事儿就是他的主业,如果这次败在曹八手下,声誉俱毁,一切清零,所以他肯定以性命相搏。

对于曹八,不交一分钱是最优解,于是他试图展示自己的实力,想来个一劳永逸,震住李珍,只是没有得逞而已。

此时局面就有点意思了,曹八需要做一个抉择,是选择固定损失5%,还是选择未知的损失。

其实这道选择题并不难做,根据曹八的实力,大概不会有性命之忧。

但是李珍肯定会时不时耍点阴招,在你地盘上,砸砸东西,打打人什么的,如果李珍有点头脑,一定会让这些损失大于租金的5%。

到时你曹八如何是好?再去请支军队?那不用花钱,不用托关系么?要知道对于这些人,人情债可是贵得要死。

这么一算,接受固定损失5%就成了最优解。

我查了一下,这是个真事儿,《天津文史资料选辑》里有记载。之所以讲这个故事,是因为它能把经济学中“收益”和“代价”的概念,呈现得清清楚楚。

由此,你应该明白,“收益”不是简单的“获利”,而是要和“代价”同时考量。

如果你有能力把一件事变得“更坏”,那么“坏”对于对方就是一种“收益”。

如果你能把一件事变“坏”,那么“保持原状”对于对方就是一种“收益”。

你去看很多经济学的大部头,说来说去,就是在说这个概念。

写在最后

经济学是一门串连很多学科的学问,涉及人的行为特征、心理要素、信号传递等。

但是经济学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目的,那就是追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高的收益。

知道这一点后,你可以尝试回答下面这个问题:

假如你是一名导演,要拍一部上世纪30年代的英国黑帮电影。制片人要求你高度还原当时的场景,比如黑帮的服饰。

这部戏有三个男主角(都已选好),由于演的是黑帮三兄弟,所以形象不能差别太大,更让你头疼的是,那时的黑帮全都是西装加鸭舌帽,这样一来,他们的形象太一致了,观众很难分辨,这在电影中可是个大忌。

请问,你应该如何做才能最小代价的解决这个问题?

期待你的答案,欢迎在后台留言。

校园黑道小说-【黑帮经济学】就怕流氓比你会算账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